湖北日报讯(通讯员郑奇悦)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武汉理工氢电创始人潘牧团队和武汉经开区企业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据悉,这是国内燃料电池技术成果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奖励。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国务院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设立的一系列奖项。湖北主持完成的19个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转运中心是这里区别于客运机场最显著的标志。这里的繁忙,往往是从零点之后开始的。这里的转运中心,第一个特点是“体量大”,共有12个装卸岛,货物从飞机上卸下来之后,会直接运送到这里,通过扫描包裹上的条形码,智能化分拣系统会计算出最优路径。自动分拣完成之后,匹配相应的航班,再由工人打板装箱运上飞机。第二个特点是“速度快”,现阶段分拣线总长52公里,每小时可处理各类包裹峰值达28万余件,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包裹处理系统。
此次获奖的“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历时20年,破解了CCM型膜电极制备、水/气传质以及超薄组件封装等难题,实现了我国CCM型膜电极零的突破。
膜电极被誉为氢燃料电池的“芯片”,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的应用表现。长期以来,由于新型膜电极量产制备技术被美国、日本等相关企业垄断,我国在这一领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成为制约氢燃料电池商业化的难题。
“一定要加快自主研发,联合攻关,进一步推进国产化替代。”勇当氢燃料电池的“探路者”,武汉理工氢电打破了这一局面。其自主研发的CCM型膜电极,使用寿命增至18000小时,贵金属铂每平方厘米用量却从0.8毫克降至0.28毫克。2019年,武汉理工氢电CCM型膜电极产线在武汉经开区建成投产,成功开发国内首批膜电极定制设备,建成燃料电池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此后,CCM型膜电极产品进入规模化产业应用,先后出口至美、德、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国产膜电极对国外产品垄断的反向输出。
眼下,武汉理工氢电正着手开发全新一代高电流密度的PEM电解水制氢膜电极,在原有基础上,将性能再提升60%以上。“这在全球都是首次应用,目前样品已经出货,供下游制氢设备企业研发使用,今年还将完成产品验证,力争年内实现上市。”武汉理工氢电总经理田明星说。
电极理工氢电型膜燃料电池膜武汉发布于:湖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